
培养孩子的财商:从量入为出开始
引言
我觉得培养孩子的财商是一项要紧的教育任务。现在,不少青年都是"月光族",这是由于父母没注意培养他们的财商。因此,大家需要考虑怎么样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财商能力。
化繁为简,实用高效
对于财商的培养,我倾向于化繁为简,重视实用性和高效性。简单来讲,培养孩子的财商就是让他们掌握量入为出,就像管理一个国家的财政一样。然而,这恰恰是大部分父母没教给孩子的基本意识。很多孩子非常快就会把手上的钱花光,然后再向父母伸手要钱。
实践是培养能力的重点
要培养孩子的财商,就需要让他们自己管理可支配的资金。父母可以根据以下办法进行实践:
定时给孩子零烧钱
父母可以定时给孩子肯定的零烧钱,譬如每周30元。具体金额可以参考家庭实质状况来定,但即便家庭富裕,也不适合给太多。一旦给了孩子这笔钱,决策权就交给孩子,父母不要干预。不少父母觉得孩子小,不会资金的意义,所以不给他们零烧钱,这是不对的观念。假如不给孩子零烧钱,他们怎么样真的认识资金,更不要说运用资金了。有位同事告诉我一个例子,她的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,她没给孩子零烧钱。但孩子看到同学都在买纸贴,就偷偷从母亲的钱包里拿了一百元,买了一堆纸贴回家。这个时候作为父母,你一定会左右为难。但假如你每周定时给他零烧钱,就能教育和惩罚他这种未经许可私自拿钱的行为。从小给孩子一点零烧钱,代价非常小,但可以培养孩子的资金观和运用资金的能力,是一种低本钱高产出的教育投入。
界定零烧钱的用法范围
给孩子零烧钱后,需要界定好用范围。小物件的购买应该让孩子用我们的零烧钱去买。譬如,孩子想吃冰淇淋,可以用我们的零烧钱买;孩子想买个小玩具,也可以用我们的零烧钱买。通过如此的方法,孩子可以掌握怎么样依据个人的需要和预算做出选择。
教会孩子达成梦想
当孩子想买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,但零烧钱又不够时,父母可以教会孩子怎么样通过储蓄达成梦想。举例,孩子想买一个需要80元的玩具,但每周的零烧钱只有30元。这个时候,你可以告诉孩子,可以把每周的零烧钱攒起来,3周后他就拥有了90元零烧钱,足够买下这个玩具了。通过这种方法,可以训练孩子的忍耐力和意志力。另外,孩子也可以通过我们的劳动来赚钱,譬如卖掉不需要的物品、捡矿泉水瓶换钱、当淘宝童模等。父母可以启发孩子,让他们自己考虑怎么样达成我们的欲望,并选择合适我们的路径。
纠正大手大脚的习惯
有的父母问我,假如孩子已经培养了大手大脚的习惯,该如何解决?我想推荐一个案例给大伙。有个孩子从小就培养了烧钱大手大脚的习惯,爸爸多次警告也效果不好。后来,孩子考上了大学,去外地读书。爸爸告诉儿子,每一个月会按时把生活费汇给他,让他一个人安排生活。结果,爸爸给了他的第一个月的生活费没到半个月,儿子就快花光了,只剩下50元。儿子快点给爸爸打电话,请求再汇点钱。然而,爸爸告诉他,每一个月都会按时汇款,假如提前花光了就要自己饿几顿。然后,爸爸挂断了电话。儿子打电话给爸爸,但爸爸每次都是同样的回答,没妥协。儿子绝望地发现,这次爸爸是认真的了。然而,下一次汇款还要半个月才能到账,儿子绞尽脑汁,向同学借钱,蹭饭,省吃俭用。终于,他熬到了下一个月的生活费,快点还清了借的钱,并仔细计划怎么样用剩下的钱度过下一个月的生活。通过这个过程,儿子掌握了量入为出的原则,也掌握了投资理财观念。
正确的资金观
除去培养孩子的资金意识和学会资金的能力,大家还要帮助他们塑造正确的资金观。巴菲特的儿子彼得是全世界最著名的"富二代"之一,他在《做你一个人》一书中写道:我爸爸从未给过我一张支票,我离开大学校园后,不只要还房贷,还有音乐设施等贷款要还。巴菲特告诉儿子,幸福快乐是你要追求的,资金是跟伴随你的幸福和工作而来的,而不应该引领你的工作。因此,让孩子掌握量入为出的同时,也要让他们正确认识资金,这是最好的财商教育。
结论
培养孩子的财商是一项要紧的教育任务。通过给孩子零烧钱、界定用范围、教会他们达成梦想、纠正大手大脚的习惯与塑造正确的资金观,大家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财商能力。这种实践方法比上各类财商课成效更好,可以让孩子在日常认识资金,培养他们的意志力、商业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,提升他们的独立性。让大家一块努力,培养出有财商的下一代!